小說 杯雪 最主要章 避禍 相伴
漫畫–期間限定、本命女友–期间限定、本命女友
“臨安門外餘杭縣,餘杭縣上上登樓。”三娘笑呵呵地說。
酒館到了六朝,那是百般的豐碩亮麗下車伊始。有宋時日,光汴京就有灑灑座名樓。哎喲“白礬樓”、“忻樂樓”、“遇仙樓”、“鐵屑樓”、“看牛樓”、“雄風樓”……各具特色,生產的“玉練槌”、“思堂春”、“雪腴”、“內庫流香”各類玉液瓊漿進而爭奇鬥勝,上好。南渡過後,康王趙構採納乃父習氣,更貪安逸休閒遊。一俟風頭家弦戶誦,那澳門市內的煙雨平地樓臺,酒香舞榭便更新鬥巧地繁華開頭。
金秘書為何那樣小說
好登樓放在餘杭疆,是座跨街騎樓。門斗甚大,洞口邊攔着兩道亮鋥鋥的黑漆椏杈,用以阻礙路上的閒雜大軍。樓上排了三四十席散座兒,肩上則有二十多個閣兒,概青翠欲滴簾幕,文繪藻井,當街臨窗遠望,便見遠山秀水,端的例外。
這,靠近左側的窗前,正坐了對童年家室。男的神氣脫略、身段長成,只穿了件灰布大褂。女的卻是柳葉彎眉、杏核靚眼,靜謐明淨。
大衆多有注意那石女的,見她周身裝扮也獨自一襲半臂、一條藍裙,荊釵素面,卻氣概風華絕代,語笑如菊。
兩人都是三十五六歲春秋。只聽那女的笑道:“傲之,你能夠道這好登場上曾有副名聯?”
那當家的“噢”了一聲,擡舉世矚目向三娘。
這兩人幸好先期知機避出連雲港府的沈放與三娘匹儔。沈放內人名喚三娘——提及他們這段因緣倒略怪怪的,然那或者十年前的事了。沈放對夫婦從熱愛,不由就側耳聽她詳述。
只聽那三娘發話:“我聽從書的郎說過,天底下名樓薪盡火傳共三十有六,臨安的‘樓外樓’、洞庭的‘南昌市樓’、金陵的‘五閒樓’、汴京的‘樊樓’、伊春的‘西樓’、再加上這座‘好登樓’斥之爲爲六座樓中之樓。別的樓於是曰名樓的來由我不理解,但這好登樓的一舉成名卻屁滾尿流是因爲一段掌故。”
沈放又“噢”了一聲,他知三娘雖爲妞兒,但所見所聞極廣,闔家歡樂從也最美滋滋聽她講故事,雖非經傳所載,卻更其頰上添毫。
只聽三娘笑道:“那照例南渡初年,樞密院編修胡銓銜命出外,經此樓。胡莘莘學子那手法好字、單人獨馬胸無城府、一肚學問可終歸無人不知,舉世聞名了。那日歇馬於此,適值這酒店開業短短,店家的熱情買好得很,備災了好酒好墨,想請他乘機留題於此。胡文人學士獨飲了兩杯,也就應了那少掌櫃的所請。在提筆冥想之際,忽聽臺下陣陣音,往下遙望,江口卻來了位氣宇軒昂、鷹準燕頷的戰將。胡書生盯了他兩眼,不由吉慶,忙命店主的快請。那儒將一上街,胡知識分子便運筆如飛,筆酣墨飽地寫了兩個大楷——‘喜從天降’!那愛將觀他的字,再觀望他這大而無當的人,便明晰他是舉世矚目的鐵項御史胡銓了。”
頓了剎那間,三娘笑道:“令郎,你猜那將軍是誰?”
沈放想了想,胡銓一時名臣,清直胸無城府,至爲勢力不容,終掛冠而去。那陣子雖滿朝金紫,他所青目標良將該只是一、二人而已,便用指蘸酒在場上寫了個“飛”字。他所指的人姓岳名飛字鵬舉,曾官至太子少保,幸好而後爲奸相秦檜所害,全國聞聲皆憾。三娘點頭一笑,繼之道:“胡士見他便忘了寫字,兩人再次落座,杯酒相邀,縱言世上,大爲賞心悅目。終末惜別時,嶽將軍見那掌櫃的顰眉促額,似有捉襟見肘之色,一問之下,方知是嫌留的兩個字太少了,鬼幅。嶽將領觀展胡斯文寫的那兩個大楷,撫須一笑,提及筆來,也留了兩個大楷,卻是即情即景的一副人造妙對!胡學子看了,不由也鬨笑,即刻兩人分手而去。相公,你猜這嶽大黃喜聯該是哪兩個字?”
沈放沉吟道:“這何從猜起?欣幸、幸喜——”
三娘稍一笑:“快哉!”
沈放一想,不由拍擊道:“快哉!”
以“幸”對“快”,以“甚”對“哉”,內幕有道是,確是一副妙聯。兩人相顧舒懷,俱經過四字懷念起即日樓頭文縐縐二人的曠達高概。三娘續道:“店主的睿,便把這四個字的對子刻了掛在了樓頭,又切題,剛好一副僧俗迴應的話音,誰不來看!這好登樓於是便也萬古留芳了。”說罷一嘆:“這些年咱廟堂上真當得住‘督撫不愛錢,武將不惜命’這兩句的,也真只他二位了,叫禮品後摹想,怎不欽敬?”
沈放聽她說了這麼好玩一段逸事,不由滿斟了一杯酒,一飲而盡,笑問:“那副對子呢?”
胡、嶽二人在宋期俱稱作法名家,沈放性耽於此,不由追詢。三娘嘆了話音:“後頭他們二人一期掛冠去國,一番得罪身故,俱不翼而飛容於秦相公。有秦宰相在,這大酒店上又何以掛他二人的字?病收了,乃是燒了。”
沈放臉色便明朗下去。他這次與三娘規避他方,也只爲親聞廷上君相二人對曲江長橋上所題之詞極爲無饜,暗詔嚴訪。詞雖偏差他寫的,但沈放自知恐難見容於昏君奸相。所謂道聽途說,有口難辯,何況沈放也不屑於辯論。徒與三娘細聲細氣遠離合肥,潛行避禍。三娘亦然見外心緒不得了,特有說上一段遺聞來引他欣忭,沒想臨了終難免心氣轉惡。
餘杭縣是臨安府的近畿,相距京城盡三四十里,快馬吧,一鞭可到。當真至尊目前,破例——市場繁庶、人端麗,五街十巷、榆柳家屬院。助長今晚雨霽,市人行客、商旅鋪戶,都要趁這偶發的新晴,場上便越是軋,一片謐場合。
沈放望着窗外,她們梓里臺北府雖亦然個大鎮,但處界限,那些年戰禍不迭,今較之這蠅頭一縣吧,倒兆示減色多了。土生土長宋金地界該在淮水前後,但朝廷一度放任自流北大倉之地,滿心只以閩江爲界,以江防爲務,就此焦作府倒成了屯紮咽喉。
沈家原是蘭州市舊族,到沈放這一時,雖出身未衰,但卒是四海爲家之後,情形和同一天已很稍許不一了。虧沈殺生性風雨無阻,敵衆我寡於等閒腐儒,倒不以雜院貧弱爲憾。他好攻讀,但經傳之學只通其也許,卻於錢穀兵革正象勞務大爲謹慎。一溜念之下,就爲這京畿熱熱鬧鬧下了一期註明——皇朝南渡先頭,以被金人擄去的徽欽二帝的驕奢淫逸,一年所徵賦稅僅六切切貫;沒想南渡而後,位置丟了大半,家口流離基本上,廟堂一年增值稅竟徵到八一大批貫,足足見找之刻了。所謂載歌載舞,也真比作三娘所說的:兔子不吃窩邊草罷了。